企业动态
曹操出行赴港IPO,扎堆上市的出行平台哪家强?
2024-07-23 16:56  点击:47

在嘀嗒出行、如祺出行相继赴港上市之后,主打新能源的出行服务平台曹操出行也正式赴港递交招股书,加入了出行平台的港股混战之中。 

从市场来看,在出行市场的份额争夺战中,曹操出行面临挑战。除了滴滴、如祺出行等同行带来的竞争压力,曹操出行过去三年累计亏损高达70亿元。在巨额亏损的背后,曹操出行也在直面市场培育期高昂成本与激烈竞争的双重考验。

而与已经上市的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相比,曹操出行的重资产模式导致其亏损远高于同行,也为上市之路埋下了更多阴影。

对曹操出行来说,面对亏损、市占率挑战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需求,如何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,优化运营效率,提升用户体验,增强司机队伍的稳定性和满意度,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。

三年亏损70亿元,营收增速放缓

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,成立尚不足10年,是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一项重要业务。曹操出行旨在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,,是一家新兴的新能源出行平台。成立之初,曹操出行借助吉利汽车在制造方面的主机厂优势,通过“公车公营+认证司机”的模式,与市场上其他依赖私家车加盟的平台形成差异,并迅速在行业中树立起安全、可靠的品牌形象。

成立后几年中,曹操出行开始稳步扩张业务。截至2023年12月31日,曹操出行在中国51个城市拥有运营网络,主力车型也经历了从吉利帝豪EV到几何汽车,再到枫叶80V等新能源车型的迭代更新,平台逐渐对新能源车型加大投入与应用。同时,曹操出行通过定期对司机进行培训,强化服务品质,同时引入互联网、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,不断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用户体验。

虽然业绩水涨船高,但是曹操出行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招股书显示,2021—2023年,曹操出行总营收分别为71.52亿元、76.31亿元和106.68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66.4%、6.7%和39.8%。

可以看出,尽管公司总营收保持增长态势,但增速却由2021年的66.4%大幅放缓至2022年的6.7%,直至2023年才回升至39.8%,且仍未恢复至2021年的增长水平。可见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,曹操出行仍未能完成扩大规模与维持营收增长之间的平衡。

雪上加霜的是,与众多出行平台一样,曹操出行也陷入亏损旋涡中无法自拔。报告期内,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0.07亿元、20.07亿元和19.81亿元,合计亏损达到69.95亿元,年度净调整亏损也分别达到29.59亿元、16.51亿元和9.66亿元。连续多年的巨额亏损,无疑给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蒙上了阴影,凸显出其在资金链上的巨大压力。

而这也正是曹操出行急切进行IPO的原因之一。曹操出行采用的是B2C模式,即车辆由母公司吉利提供,这种模式下,公司需要承担较高的车辆购置、折旧、保险、维修保养等成本,与依赖私家车加盟的C2C模式相比,固定成本显著增加。

与此同时,为了吸引用户和司机,曹操出行也与其他出行平台一样,实施了大量营销活动和补贴策略,包括对用户的乘车优惠、对司机的激励政策等。这些举措,短期内能提升品牌市场份额,但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。

为了压缩成本,曹操出行陆续推出枫叶80V及曹操60等定制车型,试图降低车辆的总持有成本(TCO),进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。根据公开资料,这些定制车的TCO相较于传统纯电动车有显著降低,达到32%至40%。

然而,这一策略也带来了存货压力,报告期内存货金额激增,从2022年的几乎为零增长至2023年的1.67亿元。

可以看出,与吉利汽车的深度捆绑,虽为曹操出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资源优势,却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对其独立性与未来战略方向的疑问。在吉利集团的影子下,曹操出行能否构建清晰的自我定位,以及如何在保证与母公司的协同效应的同时,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差异化优势的发展路径。

市占率不到5%,曹操出行亏损超两家之和 
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,按GTV计算,曹操出行于2021—2023年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行业前三名。以2023年数据为例,按照GTV来计算,2023年滴滴的市场份额高达75.5%,位居第一;而位列第三的曹操出行,市场份额仅为4.79%。

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共享出行平台对于资本市场的冲击也变得猛烈起来。

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,随着港股活跃提升,越来越多出行平台纷纷递交赴港申请,如祺出行刚刚于6月28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,而嘀嗒出行则于同日正式登陆港交所,如愿成为“共享出行第一股”。

从近三年的营收来看,三家出行公司整体营收都在逐年上涨。但具体而言,曹操出行在近三年的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于其他两家公司。以2021年为例,曹操出行实现营收71.53亿元,而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营收仅为10.14亿元和7.81亿元,两家之和甚至仅有曹操出行的四分之一。

进入2023年后,曹操出行的营收更是一跃突破百亿关口,达到106.68亿元,远超如祺出行的21.61亿元和嘀嗒出行的8.15亿元,曹操出行仍然是这三家公司中营收表现最好的一家。

此外,从图表中可以看出,如祺出行的增长速度最快,从2021年的10.1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.61亿元,增长幅度高达113%。曹操出行次之,但在营收数倍于其他两家出行公司的情况下,其收入从2021年的71.5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6.68亿元,增长幅度达到49%,也实属不易。相比之下,嘀嗒出行的增长速度则十分缓慢,仅从2021年的7.8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.15亿元,增长幅度仅为4%。

再来看下三家出行公司的盈利状况。近三年来,这三家公司的盈利表现都有所波动,其中曹操出行的亏损额度最大。在2021年,曹操出行的净亏损为29.59亿元,远远超过如祺出行6.69亿元。而嘀嗒出行尽管规模较低,但却是三家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出行公司,2021年实现盈利2.38亿元。

到了2022年,曹操出行的亏损有所收窄,但仍高达16.51亿元,比如祺出行(-5.31亿元)和嘀嗒出行(0.847亿元)的亏损总和还要多。2023年,曹操出行的净亏损进一步减少至9.66亿元,但仍超过了如祺出行(-5.41亿元)和嘀嗒出行(2.26亿元)的亏损总和。

整体来看,曹操出行在这三年中的业绩表现最差,不仅亏损额度最大,而且亏损状况持续恶化。连续三年的高额亏损,年度亏损分别高达30.07亿元、20.07亿元、19.81亿元,累计亏损近70亿元。在追求规模扩张过程中,曹操出行仍然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和成本挑战,尤其是在车辆购置、运营维护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高昂支出。

可以看出,在当前整个出行行业深陷亏损泥沼、苦苦寻觅破局之道的背景下,嘀嗒出行所展现的盈利能力,或许是资本市场对其青眼有加的关键因素。

当然,赴港IPO只是第一步,港股上市后的表现,取决于市场环境能否持续走好,以及企业市场规模和盈利状况是否持续走高。对于曹操出行而言,随着越来越多的出行平台登陆港股,市场竞争自然更加激烈,所面临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。

尤其是作为重资本重运营的出行平台,上市对于曹操出行而言,既是多年经营结果的公开考验,也是公司发展新的开始。

聚合平台厮杀,投诉量超7000余件

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曹操出行除了要面对同类厮杀,还有来自高德等第三方聚合出行平台的威胁。而作为共享出行平台,曹操出行对于聚合出行平台的依赖度也在逐年增高。

招股书数据显示,2021—2023年,曹操出行自聚合平台收到订单的GTV分别为39亿元、44亿元和89亿元,分别占到同期总GTV的43.8%、49.9%和73.2%。

对此,曹操出行方面表示,通过各种聚合平台实现了订单规模的迅速提升,未来也计划进一步加强与聚合平台的合作获取更广泛的用户流量、保持订单量的增长。

但想要保障平台流量、订单量的持续增长,同样需要一笔不菲的开始。根据招股书信息内容,2021—2023年,曹操出行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5.06亿元、6.39亿元和8.36亿元,其中2022年由6.39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8.36亿元,相较上年26.28%的增幅涨至30.83%,主要便是向第三方聚合平台支付的佣金。具体来看,这笔佣金由2022年的3.22亿元至2023年的6.67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107.4%。

聚合平台的兴起,一方面为曹操出行等网约车服务商带来了显著的订单增长,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,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投诉量的增加。

在消费者和司机端,黑猫投诉显示,截至6月1日,曹操出行投诉量累计达到7155件。其中大部分涉及到乘客对车费的疑惑和投诉,以及司机对平台“负激励”措施的质疑。

近年来,包括曹操出行在内的多家网约车平台因擅自调整运营规则、招募或诱导无证驾驶员和车辆“跟车”、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问题多次被交通部约谈。

可以看出,聚合平台模式在为曹操出行等服务商带来订单量增长的同时,也对用户体验、沟通效率、数据同步以及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如何在享受聚合平台红利的同时,有效应对上述挑战,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,减少投诉,成为曹操出行等服务商在新时代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结语:

曹操出行的上市之路,虽承载着创新与希望,但也伴随着来自财务健康、运营风险与战略独立性等方面的多重考验。面对这些挑战,曹操出行不仅需要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战略调整能力,更需在资本市场上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能力,以赢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与支持。